“一送里格紅軍 介支個下了山
秋風里格細雨 介支個纏綿綿”
……
一唱三嘆
一首耳熟能詳?shù)摹妒图t軍》
道出了老百姓和
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之間的
深厚情感
送別紅軍 依依不舍
這樣的魚水深情在畫家靳尚誼創(chuàng)作的
經典油畫《送別》中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
1933年秋
國民黨調集約一百萬軍隊
對革命根據(jù)地發(fā)動了
規(guī)??涨暗牡谖宕?ldquo;圍剿”
1934年10月
中央紅軍踏上了戰(zhàn)略轉移的漫漫征程
舉世聞名的長征就此開始
1959年,畫家靳尚誼
以中央紅軍從江西于都出發(fā)開始長征
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
創(chuàng)作了油畫《送別》
生動地再現(xiàn)了紅軍長征出發(fā)前
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別的場景
當時的老紅軍向靳尚誼介紹
紅軍夜渡于都河
天色有些陰沉
因此畫作整體色調偏冷
“這件作品的色調是月色或拂曉,它不得不用冷光來處理。在冷顏色里面,藝術家要尋找不同色相的一種變化,在色調處理上別具匠心。”
——美術評論家 尚輝
靳尚誼設計了三組主體人物形象
生動凸顯軍民魚水情
母送子
一位母親拍著兒子的肩膀,仿佛在向紅軍指揮員說:“把孩子交給你吧,他也一起去參軍。”而紅軍指揮員看著孩子,像在回應:“你年齡還小,我們還會回來的。”這一組人物,表達革命的火種還留在于都。
妻送夫
畫作并未展現(xiàn)妻子的面孔,但透過她的背影便能感受到她對丈夫不舍的情感,比直接看著丈夫揮手告別更加深刻。
“把我?guī)?rdquo;
看到這一幕,似乎能感覺到孩子跟紅軍戰(zhàn)士平時很熟悉,因此在戰(zhàn)士出發(fā)之際,小孩拉著他的手,仿佛在說“叔叔你要走了,把我也帶上吧?”
整幅畫傳遞了人們對未來和希望的向往
而歷史也給予了回答——
在紅軍戰(zhàn)略轉移的15年后
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這片紅色的土地
實現(xiàn)了當年對人民群眾的承諾
八十多年前
中央紅軍從于都出發(fā)
開始了載入史冊的萬里長征
如今,于都河碧波蕩漾
岸邊樹木蒼翠,百花爭艷
雙帆造型的
中央紅軍長征出發(fā)紀念碑
高聳河畔、巍峨壯觀
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
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
于都河畔
我們追尋紅色記憶
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
重整行裝再出發(fā)!
中央紅軍
為何選擇從于都出發(fā)長征?
千軍萬馬
如何在敵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
渡過于都河?
讓我們跟隨黨史專家邵維正
美術評論家尚輝一起
走進《送別》背后的黨史故事!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